
“一盏茶暖半山樱,春茶飘香日,樱红正当时”,这座洞庭湖畔的茶香小镇,正以“茶绿樱花红”的流量密码,书写茶农旅融合发展的诗意篇章。
“茶绿樱花红”,美景引客来
春风和煦,茶山叠翠,樱海流霞。3月以来,位于岳阳县黄沙街镇的“茶绿樱花红”茶园景区迎来最佳赏春季,茶田新绿和樱花绯云交相辉映,日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,成为岳阳地区热门春日打卡地。
黄沙街镇是洞庭湖畔的“茶香故里”,这里有中南地区规模最大、历史最悠久的万亩茶园。通过改造,原本单一的茶园变身为沉浸式体验空间,新铺设的游步道串起6个网红打卡点,通过栽种8000棵不同种类的樱花树,形成了“早樱-中樱-晚樱”为期一个月的观赏动线。核心景区内4000余亩的有机茶园正值明前采摘期,采茶人身着蓝印花布,指尖轻掐嫩茶,茶香随风满溢,与之毗邻的樱花谷中,牡丹樱、红粉佳人等早樱珍稀品种悄然绽放。“这里的茶园樱花太美了,让人流连忘返。”来自长沙的游客兴奋地说道。
景区今年新增“春茶采摘季”“樱花摄影周”“农产品展销日”“采茶制茶研学”“茶艺体验”“村民春季文艺汇演”等春日限定体验项目,吸引众多家庭游、亲子游群体前来踏足。
“洞庭春”好茶,香韵飘四海
依托千亩茶园,黄沙街镇成功引进岳阳县洞庭春纯天然茶叶有限公司,专门从事茶苗良种繁育、茶叶种植、茶叶生产、加工营销。“洞庭春”茶在采摘中坚持“七不采三不带五分开”。制作工艺主要有摊青、杀青、清风、揉捻、炒干、做条、提毫、摊凉、烘焙等工序。其最大的创新就是“四保”即“保色、保毫、保条、保尖”。近年来,黄沙街镇持续擦亮“洞庭春”茶品牌,积极引进最新的黄茶焖黄机和浙江先进的制茶生产线,抓好生态有机茶生产、精深加工、贮藏保质等重点项目,不仅让传统的“椒子茶”等产品焕发生机,还开发出“速溶茶”等新产品。“洞庭春”茶品牌价值突破2.6亿元,带动周边300余户茶农年均增收3万元。
在第二届“茶绿樱花红·洞庭春”茶文化日活动现场,游客们在古法制茶研学基地体验“三炒三揉”工艺,清泉水冲泡的“椒子茶”飘出幽香,讲述着穿越时空的茶语。为进一步提升“洞庭春”茶品牌的知名度和茶文化影响力,黄沙街镇将持续举办茶文化日、春季茶文艺汇演、“茶香杯”篮球赛等系列活动,促进茶文化深度传播。

绿园焕新生,茶旅业更兴
“过去卖茶叶,现在卖风景、卖体验!”茶场社区王大哥在茶园附近开餐饮,年收入从5万元升至15万元,这正是当地“以茶兴旅、以旅促茶”战略的生动缩影。
近年来,黄沙街镇坚持“以茶立镇、以茶兴旅”,大力推进“一区三园”建设,成功打造了刘士奇故居红色景区、“茶绿樱花红”茶园、黄秀农耕文化园、龙凤樱花种植园等多个乡村旅游经济新增长点,让千年茶香焕发时代生机。
白天,樱花林间的空地上,三五顶天幕帐篷点缀其间,游客们手捧刚焖好的椒香茶,悠闲眺望茶园风光,孩子们穿梭茶园间,在寻找打卡点的过程中学习茶叶知识。夜晚,暮色浸染的茶园泛起柔光,勾勒出蜿蜒的生态步道,散步游客们抬头便看见满天星辰——这幅“茶山夜宴”图景,正是黄沙街镇“茶旅+营地经济”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。
“我们要让茶山昼夜皆能生金。”黄沙街镇党委书记吴进说道。茶香小镇一期已建成轻奢帐篷区和研学营地,二期将拓展椒香茶体验工坊和茶园民宿,三期建设专用观星露台,让小镇白天可赏花采茶,夜晚可观星品茶,实现全时创收,欢迎广大乡友、商界人士加入开发建设。
未来,黄沙街镇将不断延伸茶产业链,做好“三茶”统筹发展文章,开发出“茶+观光”“茶+休闲”“茶+研学”“茶+营地”等多种旅游消费形态,打造“四季主题游”——春赏樱花,夏采鲜茗,秋观稻田,冬品暖茶,精心规划多条精品旅游线路,将“茶香小镇”建设成为具有明显经济活力的乡村振兴引擎,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生态旅游茶园基地。
春色正当时,当清新茶香邂逅烂漫樱花,当传统技艺碰撞现代创意,这座千年茶乡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,邀请八方宾客共饮“一杯两叶三花”的生态馈赠,一同聆听“绿叶变金叶”的振兴故事。
|